第1040章 幸福里-《四合院:猎人开局,枪指贾张氏!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纸团展开,是个歪歪扭扭的机器人,脑袋是三角形的,胳膊上画着齿轮,腿上却画着小花。囡囡噗嗤笑了:"这机器人还带种花功能呢?"

    "它叫'小花',"槐花认真地说,"能帮奶奶浇花,还能陪我跳皮筋。"

    "没问题,"囡囡打开建模软件,"咱们给它加个浇水的机械臂,再装个语音模块,让它能数节拍。"

    槐花趴在桌边,看着屏幕上的线条一点点勾勒出机器人的轮廓,忽然指着窗外喊:"是爸爸!"

    傻柱推着辆小推车从胡同口进来,车上堆着刚从批发市场买的花盆。"囡囡,帮我看看这批陶盆的透气性,"他嗓门洪亮,"王博士说透气性不好的话,智能传感器容易误判湿度。"

    囡囡拿起一个花盆,用手指敲了敲:"听声音挺密实的,等我测测吸水率。"她转身从架子上取下个透明仪器,往花盆内侧滴了两滴水,屏幕上立刻跳出"吸水率3%,不适宜多肉植物"的字样。

    "得退了,"傻柱挠挠头,"还是得买上次那种红陶的,虽然贵点但好用。"

    "我帮您联系厂家吧,"囡囡拿起手机,"他们上周刚出了新款,带透气孔的,我让他们发样品过来。"

    科普角渐渐热闹起来。放学的孩子聚在屏幕前看非洲的西红柿,老人坐在长椅上听三大爷讲智能花盆的使用技巧,许大茂搬了箱新到的智能手环,正给张奶奶演示怎么设置紧急联系人。

    "周叔,"许大茂忽然喊,"汉斯先生的助理说想参观咱们的科普角,下周就来,您看要不要准备准备?"

    周阳正帮槐花修改机器人的设计图,闻言抬头:"不用特意准备,就按平时的样子来。让他们看看咱们是怎么过日子的,比看工厂流水线更实在。"

    夕阳把科普角的玻璃窗染成金红色,屏幕里的非洲孩子还在欢呼,屏幕外的槐花正缠着囡囡教她画机械臂。周阳看着这两个隔着辈份却像姐妹的姑娘,忽然想起三十年前,他和傻柱也是这样,在院里的槐树下比划着未来的样子。

    汉斯的助理安娜来的那天,正赶上三大爷的"智能养花课"。老太太们围着长桌坐成一圈,每人面前摆着一盆多肉,三大爷站在中间,手里举着个放大镜,正对着智能花盆的传感器讲解:"看见没?这小绿点亮了,就说明该浇水了,跟咱们的老祖宗看天浇水一个理,就是更准点。"

    安娜举着相机拍个不停,蓝色的眼睛里满是好奇。"周先生,"她转向周阳,"这些设备都是你们工厂生产的?我以为只有专业园艺场才会用。"

    "一开始是,"周阳笑着说,"后来发现老百姓更需要,就改了设计,做得简单点,便宜点。您看张奶奶,七十多了,现在用得比年轻人还溜。"

    张奶奶听见这话,举着自己的多肉花盆给安娜看:"你看我这盆,以前养啥死啥,现在用这'小玩意儿',活了快半年了!"她指着花盆侧面的显示屏,"昨天它说光照不够,我就搬到窗台,今天就精神了。"

    安娜笑着点头,忽然被角落里的笑声吸引。槐花正和几个孩子围着机器人"小花"——囡囡用3D打印做的简易模型,虽然胳膊有点歪,但真能转动浇水。孩子们轮流给机器人发指令:"小花,浇左边那盆!""小花,数到三跳一下!"

    "这是孩子们自己设计的?"安娜惊讶地问。

    "是槐花画的图纸,"周阳说,"囡囡帮她做出来的。我们觉得,让孩子从小就觉得科技不是冷冰冰的,是能帮上忙的,比学多少公式都强。"

    安娜跟着他们走到四合院中央,傻柱正在给老槐树浇水,树下的土壤里埋着个小小的检测仪,连接着他的手机。"这树有五十多年了,"傻柱抬头说,"去年差点枯死,用这玩意儿监测,才知道是根太深,浇水没浇透。"

    安娜蹲下来看检测仪,忽然指着不远处的葡萄架:"那是太阳能板吗?"

    "是,"周阳点头,"院里的路灯、科普角的屏幕,都靠它供电。省点电是点,还环保。"

    正说着,许大茂骑着电动车回来,车筐里装着个大箱子。"周叔,汉斯先生要的样品到了!"他把箱子搬下来,打开给安娜看,"这是新款的助老机器人,带语音控制的,能帮老人拿东西,还能提醒吃药。"

    安娜眼睛一亮,伸手摸了摸机器人的机械手:"比我们实验室的更轻便,颜色也好看。"

    "老百姓过日子,图个实用,还得看着舒服。"许大茂得意地说,"这颜色是槐花选的,她说奶奶喜欢浅蓝色。"

    傍晚的风带着槐花香飘过来,安娜站在院子中间,看着夕阳下的人们——三大爷在指导老太太们用手机查多肉状态,傻柱在给孩子们分冰棍,槐花举着"小花"机器人,追得小狗满地跑。她忽然明白,为什么汉斯总说要学"幸福里"的模式。

    "周先生,"安娜认真地说,"我能把这里的故事写进报告里吗?不是作为商业案例,就作为......生活的样子。"

    周阳看着她,笑着点头:"当然可以。生活本来就该是这个样子的。"

    第一场雪落下来时,四合院的屋顶很快白了。槐花穿着厚厚的羽绒服,踩着积雪跑到科普角,玻璃上的冰花里,映着她呵出的白气。

    "周爷爷,非洲那边下雪了吗?"她指着屏幕上的监控画面——非洲社区花园盖了透明大棚,里面的西红柿还挂着果,几个当地人正用平板电脑查看温度数据。

    "那边是夏天,"周阳给她递过热水袋,"他们现在穿短袖呢。"

    槐花趴在玻璃上笑,忽然指着屏幕喊:"看!是村长爷爷!他手里拿的是不是三大爷的养花手册?"

    屏幕里的老人确实捧着本翻得卷边的书,封面上的毛笔字依稀可见。周阳想起三大爷上个月寄包裹时,非要在手册里夹把自己做的小铲子,说"干活得趁手"。

    "周叔!"许大茂跺着脚上的雪进来,手里拿着个快递盒,"德国那边寄来的,说是给孩子们的礼物。"

    盒子打开,是十几个包装精美的机器人模型,还有张卡片,上面是汉斯的字迹:"谢谢你们让我明白,科技的温度,藏在生活里。"

    槐花选了个最像"小花"的模型,举起来跟周阳炫耀。外面的雪越下越大,傻柱正在扫雪,扫帚划过雪地的声音,混着三大爷教老太太们用取暖器的吆喝声,还有远处孩子们的笑声,在雪地里慢慢晕开。

    周阳看着窗外,忽然觉得这院子像个神奇的容器,装着三十多年的光阴,装着来自不同国家的故事,装着老人们的唠叨和孩子们的吵闹,还装着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暖——比如此刻落在睫毛上的雪,比如手里温热的热水袋,比如屏幕里那片永远晴朗的非洲天空。

    傻柱扫到门口,抬头朝他喊:"周叔,进来烤烤火,我炖了羊肉!"

    周阳笑着应了一声,拉着槐花往屋里走。雪还在落,但屋里的炉火已经烧得很旺,肉香混着煤火的味道,是冬天里最踏实的味道。

    年后的阳光带着点慵懒,周阳坐在葡萄架下的躺椅上,看着许大茂给新到的智能花盆贴标签。标签是槐花写的,字歪歪扭扭,却透着认真,上面写着"多肉专用""喜阳""每周浇一次水"。

    "周叔,今年的订单又多了三成,"许大茂直起身,手里拿着个平板电脑,"非洲那边要建十个社区花园,全用咱们的设备。汉斯说,他们的助老机器人也卖得特别好,好多老人说,像家里多了个懂事的小辈。"

    周阳点点头,目光落在科普角的大屏幕上。囡囡剪辑的新视频正在播放:德国的老人用助老机器人下棋,非洲的孩子给西红柿浇水,幸福里的老太太们坐在长椅上,对着智能音箱唱老歌。画面最后,是槐花和几个孩子站在老槐树下,举着"我们的世界"的牌子,笑得灿烂。

    "周爷爷!"槐花跑过来,手里拿着张奖状,"我的'小花'机器人得了一等奖!老师说,要送去参加全国比赛呢!"

    周阳接过奖状,看着上面"科技创新奖"几个字,忽然想起自己年轻时,总觉得科技是冰冷的机器和复杂的公式。直到这些年,看着那些芯片和传感器,变成老人手里的手环,变成孩子玩具里的智慧,变成不同肤色的人脸上的笑容,才明白——

    真正的科技,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。它该像这葡萄架,默默生长,悄悄结果,用最温柔的方式,托举起生活里的每一份期待。

    傻柱端着切好的西瓜过来,红色的汁水顺着托盘往下滴。"吃西瓜了!"他嗓门还是那么亮,"刚从院里摘的,甜着呢!"

    阳光穿过葡萄叶的缝隙,在西瓜上投下细碎的光斑。周阳拿起一块,咬了一大口,甜丝丝的汁水顺着嘴角流下来。

    院子里的笑声,又开始了。这笑声,会一直响下去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