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在场众人听说这汉子就是浑河血战里幸存的壮士,许多人肃然起敬。 但还有一些人露出疑问之色。 似乎是问这汉子既然如此了得,为何现在不在辽东,反而在茶楼? 汉子视线一扫,似乎也明白众人疑虑。 把一直垂下去的左边袖子一抬。 众人呀的一声惊呼。 原来那左边是一只空袖子,他的左手几乎齐肩而断。 这汉子叹了一口气。 “天启二年王化贞溃败。广宁失陷。我这手臂便是在那时断的。便是要继续当兵也不行。我如今不过是在京城投奔亲友,糊口而已。” “刚才这位老丈说的不错,当兵实在苦,我大明的边兵是苦上加苦。各位去尝尝军士之苦便知道了,内地贫民的生活都可算有福了。” 在场众人,又是一片默然。 他们从汉子的沉痛表情可以看出,他说的话,全是发自肺腑。 微胖老者点点头,手一指褐袍男子,说道: “刚才这先生说,朝廷多征收些钱财,民间就要变乱,就要造反。” “若是如此的话,那我大明九边各镇,二十多万边军,早就可以尽皆变乱,尽皆造反了。” “便是反了一百次都绰绰有余!” “同是人生肉长,难道为国抵御外侵的军士,就活该受更多苦么?” “若国家有难之时,内地百姓仍旧歌舞升平,一点苦都不愿吃,朝廷多征收一些税,就以造反作乱做威胁,还有天理么?” 他这话问出去,旁听众人都默然。 那褐袍男子脸孔也顿时涨红,一时之间说不出话来应对。 微胖老者目光炯炯,逼视着褐袍男子的眼睛,说道: “敢问先生,若说朝廷多征些税,就要把百姓逼得叛乱,天下就要亡了。那后金建奴夺了辽东,如此敲骨吸髓,把民财逼勒干净,百姓每日生不如死,建虏为何未亡?” 褐袍男子支吾道: “那个……,辽民未必不反抗建虏吧。只是即便反了,也打不过建虏军队罢了。” 微胖老者点点头道: “说的好。正是这个道理,如今已是争战之世,真正可怕的不是民变民乱,而是兵变兵乱,这才是症结所在。若是为了担心民变民乱,而任凭军队缺饷,发生兵变,这才是抱薪救火,饮鸩止渴。” 在场又是一片沉默,许多人陷入思索中。 褐袍男子见周围人似乎被这老者话语打动,愤然道: “歪理,歪理!若按你这等说,只要供养军队,百姓之命竟是可以不顾了!” 微胖老者道: “非也,夷狄虎伺于旁,优先确保军队供应,正是重视百姓之命。” 第(1/3)页